在刚刚结束的 “苏超” 联赛第四轮南京队客场对阵淮安队的比赛中,南京球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观赛的深刻内涵。终场哨响后,南京球迷方阵的看台上出现暖心一幕:有人俯身检查座位下方,有人主动收拾邻座遗留的饮料瓶,有人互相提醒带走随身垃圾,原本喧闹的观赛区在短短十分钟内恢复整洁。这一 “人走场净” 的集体自觉,不仅赢得淮安市民 “‘南哥’,还得是你!” 的由衷赞叹,更通过社交媒体刷屏网络,成为南京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。
文明细节彰显城市底色
此次南京球迷的文明之举并非偶然。赛前,南京赛区联合铁路部门开通球迷专列,不仅提供优惠套票,更在车厢内免费发放加油小喇叭、助威服等装备,让整列火车化作流动的 “声援堡垒”。这种从出行到观赛的全链条服务,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文明理念。而赛场上,南京球迷高举 “文明观赛” 标语,与主场球迷友好互动,用理性呐喊替代激烈争执,用有序离场展现城市风度。正如一位南京球迷所言:“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南京的形象,爱护赛场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乡。”
从赛场到城市的文明共振
“人走场净” 的文明风尚早已超越体育赛事范畴,成为南京城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。在紫金山登山道,游客自觉将垃圾投入分类垃圾桶;在科巷菜场,食客用完餐后主动将桌椅归位;在颐和路历史街区,游客与居民共同维护百年建筑的静谧氛围。这种文明自觉的背后,既有 “六朝烟水气” 的文化浸润,更有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保障。例如,南京在景区、商圈等公共场所广泛设置 “文明督导员”,通过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结合,让文明行为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。

文明共建的 “江苏密码”
值得关注的是,南京球迷的文明表现并非孤立现象,而是江苏全省 “文明竞赛” 的缩影。在 “苏超” 联赛中,扬州赛区通过循环播放《文明观赛公约》植入环保理念,镇江赛区为外地球迷提供特色美食折扣,常州赛区向客场游客赠送景区门票。这种城市间的文明互动,正如《人民日报》所评价的,展现了江苏 “形散神聚” 的文化特质 —— 表面上 “散装” 的十三座城市,骨子里却有着守护文明的共同信念。南京球迷的 “人走场净”,正是这一信念在绿茵场上的精彩绽放。
当最后一名球迷带着垃圾离开看台,淮安体育中心的保洁人员惊讶地发现,原本预计两小时的清扫工作,仅用四十分钟便完成。这份整洁背后,是南京球迷对文明的坚守,是城市形象的升华,更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。正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为动物创作的诗句: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密林悦鸟忙筑巢”,南京正以 “人走场净” 的文明自觉,在城市发展的画卷上,绘就属于新时代的最美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