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响应河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新增冰雪、滑板项目的战略部署,安阳市于 6 月 18 日正式启动青少年冰雪、滑板项目选拔工作,旨在挖掘具有潜力的体育新星,为省运会及更高规格赛事输送优质人才。此次选拔面向全市青少年,通过科学测试和专业评估,构建起 “选拔 - 培养 - 输送” 的全链条人才储备体系,标志着安阳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建设迈入新阶段。
一、分层选拔:精准定位潜力苗子
本次选拔根据项目特点设置了明确的年龄分层和选拔标准。技巧类滑雪项目聚焦 8-12 岁青少年,计划选拔约 10 人;体能竞速类滑冰项目面向 6-9 岁群体,滑雪项目则覆盖 8-13 岁,计划选拔约 20 人。在优选条件上,具有武术、体操、田径等项目基础的青少年可优先入选,尤其对速度轮滑、轮滑球等 “轮转冰” 项目经验者给予倾斜,部分成绩优异者年龄可放宽至 14-15 岁。
选拔测试内容涵盖协调、平衡、耐力、爆发力、灵敏性等核心维度:空翻和旋子转体检验协调性,闭眼单脚站立 30 秒考核平衡能力,400 米 / 800 米跑测试耐力,立定跳远和 30 米跑考察爆发力,五点折返跑则评估灵敏性。严格的测试体系确保了选拔的科学性与公平性,最终从 320 余名推荐选手中筛选出佼佼者。
二、体教融合:打通成长双通道
入选的青少年将纳入河南省冰雪、滑板项目人才储备库,并于暑期参加省队集训。表现优异者可进入专业梯队,同时依托安阳体校 “体教融合” 模式,实现训练与学业同步推进。安阳市文广体旅局竞技体育科科长高昕介绍,此举旨在 “让冬季项目在河南落地生根,为青少年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”。

这一模式已在安阳武术项目中得到验证:2023 年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,安阳体校代表队斩获 3 金 2 银 1 铜,其成功得益于与 20 余所中小学共建体教融合基地,形成 “一校一品” 的特色培养路径。如今,冰雪、滑板项目将延续这一经验,通过 “专业训练 + 文化学习” 双轨制,为青少年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通道。
三、设施支撑:冰雪运动 “冷资源” 变 “热动能”
安阳近年来持续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,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保障。位于龙安区的安阳龙安国际滑雪场占地 33 万平方米,拥有初、中、高级雪道及儿童雪乐园,可同时容纳 3000 人滑雪。2024 年 “大众冰雪季” 期间,该场馆成功举办雪上趣味运动会,吸引数千市民参与雪上拔河、滑板体验等活动,为冰雪运动普及奠定群众基础。
作为 2026 年省运会东道主,安阳正依托文体中心等场馆,打造 “体育 + 文旅” 融合场景,预计带动冰雪旅游收入增长 30%。此外,安阳还拥有 4 万人坐席的体育场、6000 人坐席的体育馆等一流设施,可满足省运会 22 个大项的比赛需求,为冰雪、滑板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四、战略布局:响应河南冰雪 “热效应”
此次选拔是河南省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。2025 年 4 月,河南省体育局宣布滑冰、滑雪、滑板三大项目将首次亮相省运会,设置 91 枚金牌,覆盖 7-18 岁全年龄段。作为非传统冰雪省份,河南通过 “轮转冰” 跨界选材、赛事创新等举措,已实现冰雪运动从无到有的突破 —— 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超 20 万,安阳运动员姚露荷更通过 “轮转冰” 模式在全国青运会摘金。
安阳市早在 2023 年便出台《加快建设体育安阳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 “引导学校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”。此次选拔正是该政策的落地实践,通过 “青少年分站赛 + 锦标赛 + 省运会决赛” 的三级选拔机制,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冰雪人才通道。未来,安阳还将依托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等平台,推动冰雪与文旅、教育深度融合,助力河南从 “冰雪资源大省” 向 “冰雪人才强省” 跨越。
结语
从武术、田径到冰雪、滑板,安阳正以开放姿态培育多元化竞技体育人才。此次选拔不仅是对省运会新增项目的积极响应,更是对 “体育强市” 战略的深度践行。随着 320 余名青少年站上选拔舞台,安阳正以体教融合为笔、以冰雪激情为墨,在中原大地上书写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储备的新篇章。